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2014年阅读书单list整理

今年陷入各种意义上的低潮期,连坚持了多年的每周至少看一本书的习惯也被打断QAQ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整理总结一下今年看过的书,聊以自勉。

纯粹个人主张,不理性、不公正、不客观。

 

《我爱问连岳Ⅰ-Ⅳ》(连岳)

其实是第三遍刷连岳了。从高中在《上海壹周》上每期不落的专栏“心灵鸡汤”、到大学从图书馆借来第一本《我爱问连岳》,到毕业收齐一整套,连岳堪称我爱情观树立的启蒙导师了。从连岳的文字里收获颇丰,毕竟连政治观也跟我颇契合的两性作家可不多(没错这货的本职是时评作家)。但真正总结起来其实不过一句:“尽最大的可能包容各种爱情模式,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去掉爱情两字,把它置于人生观中,仅此一句倒也足矣。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比起《围城》更爱这本散文集,幽默依旧,却抹平了几分尖锐凌厉,更像是一名老者善意的忠告。高中时读过就很喜欢,如今略添些许阅历,读来更多了几分人生况味。每一篇读来都爱不释手,尤其是《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篇,那些包裹在幽默中的讽刺、揶揄和自得其乐,简直有趣到飞起~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史玉柱)

微博上fo的出版社转发抽奖时中的,搁在平时是我绝对不会掏钱买的那一类书。标题看起来相当成功学,内容竟然意外地中肯。史玉柱反复在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说明几个核心:只做并且坚持做自己了解的行业,专注重点,抓住消费者心理进行营销。看完会觉得史玉柱能成功和东山再起都是有其原因的,蛮适合想创业的人看看。

 

《代号D机关-JOKER GAME》(柳广司)

《MIRACLE~戴维克罗君的恋爱与魔法》(中村航)

《向阳处的她》(?)

这几本都是因为出了映画改编找来看的,都不是什么严肃文学,基本可以归类为日系轻小说。前两本可圈可点,别具一格的叙事角度和写作手法让传统的间谍题材和纯爱题材萌生新意。最后一本作品本身很糟糕,一句“猫的报恩之纯爱版”足以一言以蔽之,内容和写作手法上都没有任何新意,看看电影还成,看书纯属浪费时间。(我的这个一本书起了头就必须看完的强迫症也是醉了...)

 

《神之病历Ⅰ、Ⅱ》(夏川草介)

去年看了电影第一部很是感动,出了中译版之后立刻收了两本原作。今年第二部也拍成电影,又把两本书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原作和电影都是佳作,放在一起观看相映成趣。严峻的医疗现实和瑰美的人性光辉交相辉映,这个有关医生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国别的差异而让人产生任何违和之感。白色大褂上滚烫的咖啡,停机坪之上的璀璨银河,每一个细小的温暖的片段都如同蝶翼微颤,有着足以令人泪盈于睫的感动。

 

《图书馆战争》系列四部曲(有川浩)

以未来世代言论被严格审查的日本为设定,讲述保护书籍的图书管理员与审查良化队员之间的斗争。恢弘大气的幻想设定和细腻微妙的少女情怀相映成趣,无论是作为科幻题材还是纯爱题材都是相当优秀的作品。写起励志来特别励志(《打工仔买房记》),写起温情来特别温情(《阪急电车》),写起机械来特别理工(《机械狂人》),写起恋爱来特别少女(《图书馆战争》、《飞翔公关室》),有川浩对诸如青春、梦想、冒险等元素拿捏得炉火纯青,再加上女性独特的细腻视角,轻松成为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banking top3之列。P.S 电影版《图书馆战争》的选角很还原啊,为什么不红呢为什么不红呢QvQ

 

《没有钥匙的梦》(辻村深月)

直木赏受赏作品,以杀人、偷盗、防火等犯罪为主题,却写尽了现代女性的种种人生困顿。先看了WOWOW的同名sp再看的原作,书影皆赞。

 

《莲实的课堂》(贵志佑介)

比起这本书的名字从《恶之教典》改成《莲实的课堂》,这本集惊悚、血腥、畸恋、反社会人格于一体的小说竟然能无删节地在国内翻译出版才是最令我惊诧的。作为最爱的日系作家之一,贵志佑介的小说往往无一字言恐怖,但看完后阖上书来回味不由脊背发凉,俗称“细思恐极”。崇尚暴力美学的三池崇史拍摄的电影版放大了血腥,心理惊悚稍显不足,不过主演伊藤英明奉献了出道以来最棒的演技,可堪一看。以及书中提及的《mack the knife》一曲真乃神来之笔,单用文字就能营造出自带BGM般极富影音感的恐怖氛围,悬疑恐怖大师名不虚传。

P.S 中译版质量相当一般,各种词不达意、粗制滥造的翻译不一而足,差点有种冲动买文库本自己译一发。幸好瞟了眼书柜看了看一年多了还没译完的《青之炎》和《玻璃之槌》,默默地缩回了冲动的手......

 

《嫌疑犯X的献身》(东野圭吾)

看书的时候不觉得,整理起来发现今年看了好多推理小说哇,手头上剩下没看的推理小说只有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和《彷徨之刃》了。大学时就看过《嫌疑犯X的献身》的电影,小说反而是今年才拿起来看。可与《白夜行》、《时生》并列列入我最喜欢的东野圭吾作品top3。足够精致的犯罪推理设计和足够温暖的情感完美结合,秒杀东野圭吾所有其他诸如伽利略系列、加贺恭一郎系列、名侦探守则系列...等侦探系列作品。

 

《素履之往》(木心)

这本书是文玲姐姐送的礼物。上一段恋情开始时送给我的书,一直拖到分手之后才看,我的拖延症也是没救了orz这本书我并不喜欢,单看这本未免觉得大师之称吹捧过甚,知识固然是渊博的,思想未免迂腐而自鸣得意,文字里若有若无地飘着“快来膜拜我的学识”的意味,倒不如陈丹青编纂的《文学回忆录》里那个挥斥方遒的木心大师来得可爱。

 

《白夜行》(东野圭吾)

《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

《白夜行》已经是第三遍,和《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差不多同时读完。主角都是款曲端方的姑娘,有如淤泥上盛放的莲花一般,暗含卑劣与挣扎的美。相较之下雪穗显得更从容些,没有陈白露那般咬牙切齿的窘相,不过毕竟也不是人人可得一桐原亮司的。我倒是不讨厌这样的女子,生活总有各种方式,把天真无邪逼仄成精于算计。

 

《模仿犯》(宫部美雪)

宫部美雪最好的一部推理作品。上中下三册叙述角度各不相同,所有涉案人(受害人、加害人、目击人、嫌疑人、调查人)都一一写尽的方式简直前无古人,社会派推理中可堪扛鼎。没有巧妙的设计,没有严密的推理,也没有天才般的探员。只是一步步,一层层的揭露现实,最后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致命一击,非常过瘾,却也未免齿冷,为了那些人性中毫无由来的绝对恶意。

 

《我与地坛》(史铁生)

念书时不甚喜欢选入课本教材的作家的作品,反倒年龄稍长之后不带偏见的去读,反而读出不少课文作者的好。史铁生就是其中之一。比起小说更喜欢他的散文,尤其以同名散文《我与地坛》一篇为甚,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与思索尽在一文之中,值得反复回味揣度。

 

《请杀了我》(辻村深月)

一个对家庭和学校充满焦躁而渴望完美死亡的现充少女和一个因家庭原因而满怀杀意的理工宅男,以制造一起轰动世间的死亡事件为目的走到一起,并最终获得成长的故事。说起来虽然是以“杀我”和“中二”做主题,这本小说并没有显得那么黑暗。毕竟也不过都是写中二期特有的“愚蠢的人类啊我和你们都不一样”、“想要做出令世人大吃一惊的事”之类的东西,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是日式作品典型的“虽然历经伤害我们最终还是充满希望地在夕阳下奔跑啊”。早就过了中二期的我如今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共鸣,倒是可以用来缅怀和嘲笑一下曾经中二过的自己,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全职高手》(蝴蝶蓝)

书单里唯二两本电子书之一。考完注税之后晚上实在闲的慌遂找来看的,看了整整三个礼拜也是醉了(txt有足足12M大小呵呵)。看完不难理解B站上刷得满屏的 “此生无悔入荣耀”。这部小说并不完美,比如混乱到令整理大手们崩溃的时间线,文笔除了流畅之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称道之处,但我仍然认为它是近三年来我看过的网络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青春、奋斗、友谊、无悔、荣耀,这些听起来老掉牙的词汇,其实最容易煽动起我们骨血里的热血沸腾。当然值得一提的还有同人圈里精彩纷呈的cp乱斗,我真挚地觉得下半年没好好看书,最大的原因就是把时间都拿去刷全职同人了,嗯!(@禅心依舊快来买我安利~)

 

《檀香刑》(莫言)

国产恐怖小说的集大成者。事实证明不止我一个人看完之后有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观感,微博上的大脸师太和同事琳姐看完同样如是认为。清末民初里那段由无数小人物经历和组成的混乱历史,人性的光辉、龃龉、聪慧、愚钝在这里交织呈现,堪称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观感实在称不上不畅快,但大约还是会找《红高粱》出来看一看。

 

《我们仨》(杨绛)

看得屡屡泪目的一本书。杨绛先生讲诉自己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的往事。往事清苦,却被回忆得妙趣横生,仿若充满浪漫主义的冒险,想来皆是因为爱与被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半生相随,一世依恋,莫过于此。

 

《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书单里的另一本txt。个人最喜欢七星鲁王宫和秦岭神树两个故事,前者是因为第一次看盗墓小说脑补得很欢,后者虽然与主线故事关系不大,但融入心理恐怖的元素使之比一般盗墓小说更具文学性。但后面的故事渐渐固化,无非就是爬完一座坟头再爬另一座坟头,最后几部简直成了两个男人的爱情史诗o(╯□╰)o大概是前面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做得不够,最后一卷故事解密得太突兀,像是为了结尾而匆匆公布谜底。对天真和闷油瓶的结局没有任何感觉,潘子死去的那一段倒是莫名戳中了泪点。对书里的角色没有多少死忠粉的感情,所以觉得网剧版选角倒都还不错,会去看。

 

《呼兰河传》(萧红)

看完《黄金时代》之后发现自己对白朗、梅志、聂绀弩的了解甚至更甚于萧红,遂找了这本书来看。这本半自传体小说足见萧红的文学天赋,几乎没有任何写作技巧,只凭文笔流畅就足够动人。最喜欢故事结尾的那一句,也曾出现在了电影里:“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轻描淡写的一句,仿佛一生的所有欢喜和悲怆全部落然纸上,以警后人,不敢相忘。

 

《流浪的面包树》(张小娴)

一直觉得对话推动剧情和人物性格苍白是文学作品不成熟的表现,张小娴的这本小说倒是两个毛病都存在。不过对于一本成书于20年前的小说要求过高未免显得苛刻,20年后的今天看来故事依旧不觉过时也算是这本小说的优点所在。如果不是强迫症一定要看完面包树三部曲,这本书基本不值一读,只能庆幸这本书是从图书室里借阅而来,并非自掏腰包的了。

 

《红颜露水》(张小娴)

核心剧情其实很陈旧,一个女主角别有用心接近男主角却日久生情最终悲剧收场的俗套故事。占全书近半篇幅的第三视角“我”的描述别具匠心,既点明了女主悲剧的源头,又保留了故事悬念,但是后半段“我”这个角色几乎完全缺位未免遗憾。张小娴的小说格局一向甚小,这本比上面的《流浪的面包树》好些,但看过也就罢了。刘亦菲主演的电影版好像上了,男主是过气韩星,目测已扑街。

 

《汪曾祺文集》(汪曾祺)

好多个清新温暖的小故事啊,像是喧闹世俗中的一缕清风一杯清茶。《受戒》里那句“一串小脚印将小和尚的心搅乱了”,简直是我见过的关于爱情最美的描述。

 

《张爱玲散文集》(张爱玲)

《山河岁月》(胡兰成)

我承认读《山河岁月》的时候是带着一股意气在的,想要亲自探寻一下令张爱玲一生念念不忘的才情和魅力的意气。大概是期望太大,失望也相应的大起来。和之前提到的木心先生有着相似的毛病,才华是横溢的,但字里行间洋洋的自鸣得意简直要跃出纸面。知识的深度自是足够,但思维的广度却很是狭窄,虽然拿信息爆炸时代的人类思维来要求几乎近百年前的人显得苛刻,但是大师之名已然是不副的。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胡兰成竟然挺尊重和支持女权,这点还是蛮难能可贵的。

 

《暗黑童话》(乙一)

乙一的作品中黑乙一系列和白乙一系列往往泾渭分明,这本《暗黑童话》倒是将两者风格结合得很好,像是《只有你听得见》+《七个房间》的感觉。题材大约应该归类到奇幻推理?故事很难一言以蔽之,读后的观感倒是很强烈,像是一株从黑暗沼泽中开出的亭亭玉立的一朵小花。从惊悚的故事里写出人性的温暖,乙一一向是个中高手。

 

《对某个飞行员的追忆》(犬村小六)

一部西幻题材的日系轻小说,内核意外得与许多中式武侠小说一脉相承。贫穷小子与贵族少女、战斗与成长、青涩初恋与忧伤别离,眼熟不眼熟?似乎全世界的青春冒险题材作品都无外乎于此。情节脉络简单清晰,战斗场面生动有趣,阅读观感顺畅流利,但阖上书后细细回忆,仿佛并没有什么更多值得回味的了。

 

《扔在八月的路上》(伊藤高见)

这本芥川赏获赏作品很小很薄,文库本大小的一本装在随身的包里,却整整花了大半年才读完。通过男主角敦与同事在工作途中的对话,回忆起与妻子知惠子从相恋到离婚的过程,刻画出大城市中年轻人疲于奔命的生活,突出了梦想在现实面前的幻灭感。对我而言这本书没法一口气读完,读上几页总得停下来缓缓心中郁结。不谈梦想,只说爱情。一个爱人,怎样慢慢地失去在对方眼中的所有光彩和魅力,想想就有种咬牙切齿的惊心动魄。

 

《全球通史》下册

今年上半年过得各种苦逼,下半年跳入全职大坑,正儿八经的文学类看得很少,史学书更是只有硕果仅存的这一本。作为一本全球史奠基巨作,用来搭建宏观的世界史框架还是蛮好的,比如看完之后对一直搞不清楚的印度文明史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但是深入到局域史——特别是中国史——许多不忍直视的常识性错误让人忍不住质疑它的权威地位,比如把裹脚放在商代,科举制度源于汉代,甚至将汉末分裂的局面归因于突厥进攻(西汉亡于王莽,东汉亡于曹子桓,干300年后五胡乱华才登上中原历史舞台的突厥何事?)种种让人简直不能忍。

 

《境遇》(凑佳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凑佳苗的小说都很一般吗?最大热的那本《告白》我都觉得电影版内涵更深于她的原作。故事讲的是身为议员夫人的畅销绘本作家高仓阳子,五岁儿子意外遭到绑架,由此接连解开丈夫、自己、闺蜜的秘密。人物形象苍白也就罢了,作为一部推理小说剧情平庸到可怕才是硬伤。这种自己脑补精彩过原作结局的俗称“想太多”系列的小说让人只能希望从此江湖不见。P.S 中文版译名改成《闺蜜》简直令人发指,比之《恶之教典》更名为《莲实的课堂》更加不能忍。

 

《两个故宫的离合》(野岛刚)

日本人以中国历史为蓝本写的小说往往充满各种微妙的即视感,比如名目繁多内容猎奇的各种三国相关;但日本人所做的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实作品,往往因为文化的共通性和视角的客观中立,常有精辟独道的见解。比如这本读卖新闻记者所写的《两个故宫的离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从两岸政治诡谲的角度另辟蹊径,随着政治环境的演变梳理了故宫博物院的功能演变。这本书基于作者自身的采访经历和考据所著而显得真实可信,可惜的同样是囿于作者的自身经历,更偏重于台北故宫的历史与演变,北京故宫则成了配角,全书主题与其说是两个故宫的离合,不如说是台北故宫的变迁,视角的局限不可谓不是一件憾事。

 

《九州·晚雪浓情抄》(江南)

因为年末斩鞍大大在微博上作大死地提及江今同人《只是爱未讲》,引发围观群众们关于“过年了又该打孩子了”【误】的一波高潮,于是把囤了好久的九州系列篇之一《晚雪浓情抄》翻出来看了一遍(顺便还重温了一遍硬盘上存着的《只是爱未讲》txt和小粉红上的五黑框高楼我会说?)铁甲依然在,只是朱颜改。如今说起九州,如今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华胥引了,可还有人记得那年我们头并头钻在课桌的掀板下,同看那羽族振翅,鲛人泣珠?@

©麟趾春深 | Powered by LOFTER